第三屆創意獎|沒有生命的動物園 福爾謀殺Formosa 兩個八月創意設計公司
兩個八月創意設計公司,以台灣特有種動物為主角,藉由影子表現動物遭受到的威脅與迫害,反諷著人類對動物瀕臨絕種及生態保育議題的漠不關心,動物的無奈與悲傷是唯一的心情。
第一屆特別獎|記憶年代 葉光振
葉光振將過時老舊想要淘汰的老物件經過拆解、結構、再創造。一件傢俱從損毀原貌創造成另一種樣貌是舊,也是新。試著看見老物件的重生可能,和生活有所結合。
第二屆影響力獎|NOVITE 祥業工業
祥業工業於台灣在地生產創作的折合椅,透過零螺絲的設計,由100%可回收再生原料製成,使用老舊後仍可回收再製成新產品,本作品已致力開發全球市場並可對環境造成最低限度的影響。
第二屆特別獎|回 / Return 得獎人 林曉瑛
林曉瑛跨界整合殯葬業、造紙業及環保塑料業,以玉米澱粉製成可自然分解的塑化軟容器,其外層的蜂巢結構為包覆著種籽的再生紙,將紀念生命的結束轉化為對環境永續禮讚的開始。
第二屆特別獎|愛地球。好食器 得獎人 羅予伶
羅予伶設計的環保食器,採用生產過程低污染的石頭紙製成,攤開來是提袋,點餐外帶可直接提走,減少了外食產生的紙盒及塑膠袋垃圾。
第三屆特別獎|我的名牌手提包|得獎人 鐘岸惠
鐘岸惠看見廢棄輪胎內橡皮筋,發揮創意將它們編織起來成為橡皮筋繩,製作出具設計感的編織時尚提包,賦予廢料新的價值並生活串聯在一起,並傳達愛物惜物的觀念。
第三屆特別獎|傢簡層儲 得獎人 郭書妤、傅子菱
郭書妤、傅子菱以廢棄的瓦楞紙箱, 製作出可回收利用的小家具,不但可作為外宿學子的簡易家俱,也嘗試作為避難收容所的簡易儲物工具,獲頒特別獎。
第三屆特別獎|築 得獎人 余俊彥
余俊彥以台灣原生的竹子,設計出簡潔而時尚的竹製家具,透過大量採用生長快、再生能力強的竹子作為材料,減少對木材的使用並降低製程汙染,獲頒特別獎。
第二屆綠色公益行動組 特別獎 一塊好地兩棵樹三隻蛙 張育滄、張理為、張育誠
土地最大的價值不是賣掉並蓋上一幢幢的房子;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花上數十年時間成長,砍掉它卻可以在頃刻間完成。張育滄珍惜著父母親給的一塊好地,以及父母親於40年前種的樹,在周圍土地市值一片看漲的情況下,他卻帶領孩子在價值千萬的自家土地上種樹及建造養金線蛙的生態池。這位父親透過對自然的尊重與保護,給自己的孩子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課,讓他們擁有快樂的綠色童年。
第三屆綠色公益行動組 特別獎 海事‧珊盟 臺灣珊瑚礁總體檢行動 臺灣環境資訊協會
珊瑚是海中的熱帶雨林,它可以保護海岸,孕育無數的生物。1997年國際間發起珊瑚礁體檢活動, 發現70%珊瑚礁生態系已遭受人類活動破壞,這樣的結果震驚全球。臺灣環境資訊協會於2009年起 串連民間潛水人員、相關業者作為水下調查志工,藉由監測海中珊瑚教生態系的健康狀況,開始累 積長期監測數據,積極關切臺灣珊瑚礁所面臨的威脅及困境,呼籲政府制定海洋保護計畫及政策, 守護臺灣沿海珊瑚礁的「生命權」。
第三屆綠色公益行動組 特別獎 為海洋做一件事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垃圾議題已不再是某個區域或國家的個別問題,隨著洋流漂移的垃圾,每個國家都可能深受其害。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自2000年開始響應國際淨灘行動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簡稱ICC), 並於2005年正式加入ICC,推動台灣與國際接軌。透過串連台灣各組織團體,號召志工參與淨灘,進 行海灘廢棄物監測,除了清理海灘上的垃圾外,更進一步紀錄分析垃圾的來源,呼籲政府與民間改 善海洋垃圾污染情況,從源頭去減少廢棄物的產生,致力守護台灣海洋生態。
[本文文字、圖片皆由學學獎主辦單位提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