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 綠色時尚行動類 創意獎 府城‧謝宅 老房子事務所
隱身在巷弄內的藍色鐵門;一拉起,近垂直的舊木梯帶你進入另一個時空。
二樓的藏書閣,挑高書房是眷村裡的拆除木料搭起,通舖房用傳統繡圈,串起濃濃懷舊的大蚊帳,
胸前蓋的棉被、背上躺的塌塌米,都是老匠師一針一線的結晶。
老房子事務所善用老房舍裡所蘊藏的動人故事,透過新世代陳述重拾被人們遺忘的空間,
賦予老房新生命。
第一屆 綠色時尚行動類 特別獎 Paper Dome紙教堂新故鄉見學園區
財團法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一座「紙」教堂孕育而生,作為災後重建的心靈處所;
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紙教堂延續它的使命,遠渡重洋來到南投埔里新故鄉見學園區,
讓受創嚴重的心靈,重新被教堂溫暖的燈光照亮。
財團法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透過深度的社區體驗學習,結合具發展能力的社區及產業,
形成互助性的見學網絡,提升社區的人文及擁護自然環境。
第一屆 綠色時尚創作類 影響力獎 台達電子台南廠辦 綠建築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達電子台南廠是第一座獲得「黃金級」綠建築標章認證合格的建築物,
並於2009年獲評鑑榮升為「鑽石級」綠建築,其建築節能效果高達31%,
營建廢棄物減量效果高達10%,日常節約用水效果高達50%;
同時它種植459株的大小喬木與3,746株的灌木,
每年至少提供一萬多隻鳥類與一百二十萬隻昆蟲的食物來源,對地球環保與生態環境有莫大的貢獻。
第三屆 綠色創意實驗組 影響力獎 玩夏日建築不插電 建築工作營
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邱詠婷老師、WLab、拾壹空間
位在繁華馬路旁,紅磚黑瓦的老式建築—臥龍24、29,曾經歷教室、學生宿舍、禮堂等身份,
是一棟 保存不同時期記憶的老房子,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師生,以環保節能的綠色概念,
自立營造的模式,重新賦予老房舍新的意義。在有限的經費下,師生盡量尋找剩材、廢材、可再生材,
依照原有空間的紋理作適度的調整與修繕,利用最低碳的營造方式,合力改造校園的閒置空間,
並串連起社區鄰里關係,開啟舊空間的創新願景。
第三屆綠色環保產業組 特別獎 String Effect 綠粉絲創意行銷與22位設計師
「String Effect 布邊效應」構想來自於綠粉絲創意行銷與二十餘位設計師的集體創作,
他們接受彰 化鴻靄公司的委託,將堆滿四間倉庫的工廠剩餘廢布邊,開發出編織再製家居飾品,
讓原本要被丟棄的垃圾廢料,以嶄新的面貌重新走回市場。在進入量產階段時,
更與原住民及弱勢團體合作,讓他們參與生產並獲取報酬。
綠粉絲創意行銷號召設計師將「String Effect」打造為一個永續的平台,
期盼將設計師的創意結合環保與公益,喚醒大眾愛物惜物觀念,同時關懷社會的弱勢團體。
第三屆綠色環保產業組 特別獎-RCS(Reusing Carton Standard)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EGA CASA Design Team
消費者將產品購買回家後,產品包裝經常拆封後就丟棄,即使回收也需耗費一些能源與成本。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拆封丟棄的紙箱作為材料,在包裝紙箱內部印上虛折線紙模,
開發出消費者能夠輕易組裝的日常生活物品,像是紙帽子、搖搖紙木馬等⋯,
讓原本要進入掩埋場的紙箱,產 生全新的使用功能與價值增加,不僅依循國際相關法規製作包裝設計,
更用心思考減少材質與毒性 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致力降低回收廢材對環境的二次污染。
第二屆綠色生活產業組 創意獎 - 布花園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黃博雄、鄧永順、劉堅益
倘若「樹植大地」是治癒地球暖化的一帖良方,那麼為花草創造「另類的土地」
將是前所未見的綠創意。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利用「多層次管狀布結構」技術,把花草種在布上,
為紡織創造突破的無土植栽運用方式,此外,在設計的同時也考慮到節能減碳的功效,
當披掛在建築物外牆、陽台或屋頂上,可以大幅降低室內溫度,減少冷氣的使用量。
其無支撐鐵架、塑膠盆子與灌溉水管的簡 約外型設計,兼顧綠化與美化之雙重目的。
第三屆綠色生活產業組 創意獎- Eco-Shopping Bag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 王威畯
琳瑯滿目的購物袋,常常為了展現自家品牌的時尚概念,使用精緻高檔的材質卻不敷環境成本。
實踐大學王威畯同學將原本用完即丟的購物紙袋,透過傳統的摺紙技法,
讓紙本身透過形狀的變化成為可支撐的外型結構,或將紙袋提繩轉化為支柱腳架,
再置入環保省電的LED發光體,化身為獨特且實用的照明燈具。
本作品跳脫人們舊有對購物袋的一次性使用思維,結合循環再生與美化空間的設計觀點,
讓暫時性成為永久性,減輕消費對環境帶來的負擔,讓消費訊息也能轉化為對地球的善意動機。
第四屆綠色公益行動組 影響力獎- 臺灣無基改農區運動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基改科技是利用生物技術,將基因進行跨物種轉植,使作物能抵抗農藥或病蟲害,
藉此提高產量和生長速度。研發基改的跨國企業以技術優勢、專利手段壟斷種子的貿易,
嚴重傷害地區性與多樣性的農業發展。
在台灣,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綠色陣線協會與 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於2008年發起台灣「無基改農區」運動,
推動台灣六成以上農地成為無基因改良農區,結合各界資源與公民教育推廣,
致力透過大眾的草根行動,喚起糧食覺醒的力量。
[本文文字、圖片皆由學學獎主辦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