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城市發展與自然生態這兩者的平衡,一直以來都是個難解的習題
位於大陸哈爾濱的群力國家城市濕地,卻巧妙的兼顧了人類與大自然的需求,真的很棒!
哈爾濱東部的一個新社區:群力新區,每年降雨量567毫米,卻大多集中在6-8月(60-70%)
再加上地處低漥平原地帶,長期都有淹水的問題
2009年,當地政府委託土人設計Turenscape 負責規劃該城市中心的一塊綠地(下圖)
城市中間的濕地(上圖中間綠色區塊/The Site),因為週圍道路建設與城市的密集發展
造成濕地退化、消失的危險
土人設計的設計理念是將這片34公頃的濕地變成一個公園
用來集散每年6-8月間的密集降雨,下雨時,利用環繞濕地的水管集水
經過沉澱和過濾,在平日均勻的將水注入供濕地及中間的樺木林使用
猶如這座城市的小型水庫
土人設計決定繼續保留基地中大部分的面積
再沿著基地四週,利用當地的土壤,或挖或填創造出高高低低的水坑和土丘
結合四週的步道及架高的景觀平台,供當地民眾休閒使用
建案已於2011年完成
土人設計的構想很厲害,可是願意採用這個提案的決策者也很了不起
畢竟,在城市正中間的繁華精華地段,誰不想要蓋高樓、做商場?
真該為這些人鼓掌~
resource inhabitat 、 土人設計Turenscape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