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要解決美國每年丟棄580億個紙咖啡杯的龐大垃圾污染
(台灣因為大家很愛喝珍珠奶茶,所以塑膠杯的數量應該也很恐怖~)
六個月前設計競賽 Betacup Open Design Challenge 以"設計一個更好的咖啡杯"為題目
邀請大家貢獻創意,獲講者可以分享由星巴克提供 20000美金的獎勵
最近大會公佈了得獎作品-karma cup,
設計團隊為Mira Lyn, Gillian Langor, Nick Partridge, Zarla Ludin, Ruth Prentice
其實這不是一個杯子的設計,而是一個"系統"設計
怎麼說呢?有玩Plurk的人都知道卡瑪值(Karma)
這個系統裡用同樣的獎勵原理,每有一位客人自己帶杯子去starbucks買咖啡
結帳時可以在這塊小黑板上面做一個記號,
一直累積到第十杯的時候,第十位幸運的客人就可以免費得到一杯咖啡
(彷彿是前面的9個人請你的一樣,這種感覺一定很棒~)
根據主辦單位的官網資料,這項比賽為公開評分制
總共有430項作品參加,總共有超過5000個人針對提案評分,同時留下13000多個建議
其實這次參賽作品裡也有很多高科技杯子-充氣杯、內建條碼、液晶螢幕顯示節省多少紙杯...
結果最能感動大家的,其實是一塊簡簡單單的黑板
粉絲頭很同意其中一位評審的話:這樣的系統設計會讓排隊等結帳的人,如果沒自己帶杯子,
也會在排隊的時候懊惱為什麼沒有自己帶杯子~
其實這個系統施行很簡單,應該在很多店都可以實行,五十嵐、7-11、全家...
如果再配合線上地圖把全台灣有這樣系統的店家標示出來
不只消費者可以方便選取,店家應該也會有不得不實施的壓力~
這樣台灣的各種外帶杯的數量一定可以大大的減低
resource inhabitat , the beta cup , jov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