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昨天部落格分享的- 很熱嗎?學白蟻降溫吧
就是這幾年很熱門的 Biomimicry(生物模擬)
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個最近得到 Idea Design Awards 2010 銅牌獎的 Dew Bank
一樣是跟大自然學習,只是這次學習的對象是甲蟲
在沙漠這種極度乾燥的環境裡有一種"霧甲蟲" Fog Beetle
牠在休息時會把身體的背拱起來,如上圖的姿勢
讓空氣裡珍貴又稀少的霧氣碰到它背部的殼,這個時候霧氣很會凝結成露珠
這些露珠又會順著霧甲蟲背部的溝槽被收集起來
每一隻霧甲蟲可以利用這個方式收集到自己身體重量40%的水,維持生命
設計師 Pak Kitae 利用同樣的原理,為缺少飲用水的國家設計了一個集水器
居民只要在傍晚把這個集水器放在室外,經由晚上的低氣溫加速水凝結的速度
到了早上,就可以有乾淨的水可以喝了
(下圖)在白天,集水器也可以當作舀水的器具
最後,粉絲頭要來推薦昨天跑去買的:天下雜誌出版
藍色革命-愛地球的100個商業創新
我昨天快速的翻閱了其中幾個章節,發現這本書和其他談環保的書不太一樣
作者 Gunter Pauli 主張:所有對環境有益的事其實都是有錢賺的
所以他整理世界各地的環保案例,並且將這些案例創造的商業價值明白的標示出來
有一些個案即時現在還沒有大規模的獲利,
Gunter Pauli也會寫出未來可以往哪各方向推動
預計五年獲十年後的獲利及創造的就業機會
而且,這些案例都有一個重要的精神:
完全符合自然界中,一個生物產生的廢物會是下一個生物的養分
也就是說,自然界中沒有完全的"廢物"
不像人類產生出來只能掩埋的垃圾,產生甲烷,或是萬年垃圾的寶特瓶
這本書不像我之前讀的cradle to cradle 比較注重個案的討論
所以很難想像可以被大規模的運用在人類經濟裡
也不像我之前在TED 聽的 Janine Benyus 的演講
著重個別討論不同生物的演化優勢及人類應用的實例
所以比較不能宏觀的思考Biomimicry對全人類的助益
總之,綠粉絲很推薦想要用"入世"態度看待環保這件事的人買這本書來看
而且譯者-洪慧芳的文字很容易懂,不會卡卡的,很厲害說
resource inhabitat 、yankodesign 、TED